未來中國電影分析報告 2020年票房或超800億

探索 2024-12-28 16:58:10 11
    自2005年開始,未中中國電影市場猶如驚醒的国电告年雄獅一般,莫名其妙而又無比神奇的影分亿開竅了,最初誰也無法準確的析报分析這個現象,筆者在2008年開始觀察這一神奇的票房現象,殊不知其火熱程度一直延續到了現在,或超絲毫沒有停頓的未中跡象。2014年剛剛過去,国电告年其內地票倉已經達到了297億,影分亿相對十年前已經翻了足足15倍,析报平均每年增幅高達31%,票房其增速之快,或超不論是未中在全球任何市場,甚至是国电告年其他領域都是無比匹敵的。隨著如今電影市場的影分亿火熱,影片的類型與開創,營銷模式的創新,以及電商的慢慢侵入,都讓這個“唯票房論”的市場有了一種神奇的魅力。從2005年到2014年,這十年是中國電影市場發展最為迅猛的一個周期,堪稱中國電影是的黃金時代,過去的輝煌已是曆史,未來的發展更是任重道遠。今後的中國電影人將開創出何種局麵?電影市場能否一直火爆下去?下麵筆者將從市場角度,分析中國電影的接下來的路。   一、市場增幅何時放緩

  未來中國電影分析報告 2020年票房或超800億(圖1)      每年30%的票房增幅,已經從最初的驚歎到現在的習以為常。中國電影在各方努力下打造了一個前無古人的奇跡。如今內地的單片容量已經達到了19.8億,單日更是突破3億,達到3.69億,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紀錄將依次打破。現在北美市場基本達到飽和狀態,每年的容量在105億美金左右,折合人民幣650億左右。假設內地市場一直以30%增幅發展,到2018年將穩穩超越北美市場成為全球第一,然而隨著內地票房越來越高,基數越來越大,未來增長的空間也就相對變小,增長的幅度也就很難維持。在未來電影市場中,單片的容量將達到驚人的高度,《阿凡達2》有望拿到40億+的恐怖成績,而華語片最快於明年將出現20億級別影片。       由於今年屬於好萊塢大片年,外加華語片種子選手不少,因此突破400億問題不大,從今年開始,直到2017年,基本能夠實現接近30%的常規速度發展,並且每年程遞減狀態,這意味著中國電影市場還有3年的極速發展期。預計在2018年,隨著基數的巨大,以及院線鋪墊和觀影群體的飽和,將緩緩減慢增長的幅度,屆時或將真的實現超越北美市場,但距離巔峰狀態已經不遙遠。
  未來中國電影分析報告 2020年票房或超800億(圖2)      超越北美市場僅僅體現在一個數量,實質上沒有絲毫的意義,畢竟內地市場票房中有40%以上還是好萊塢影片提供的。中國電影在經過了這10年健步如飛之後,已經慢慢形成了產業化,但這種電影產業不是電影工業,也是無法企及好萊塢的原因,這是在一種工業層麵的下的差距,這種差距體現在製作上,體現在觀眾的審美素質上、體現在項目的開發與掌控上、體現在整個體係的發展等等。從這個角度上說,內地超越北美僅僅是一種量上的超越,遠非質的飛越。       另外,凡事都是其客觀發展的規律,中國電影已經打破常規的以30%幅度發展了十年,這已經是一種不正常的市場現象,這種不正常靠著常規的、非常規的,甚至無所不用其極的手段實現,擴大了市場,透支了觀眾,這也對未來的電影市場發展帶來了變數,8年之後也存在市場發生倒退的可能,這也是物極必反的一種表現。當然,這需要中國電影人以及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最終筆者相信觀眾的審美與品位永遠跟不上市場發展的速度,慢慢有一個觀看爛片、反感爛片、接收爛片的無奈過程。   二、未來華語大片的方向      首先是什麽才是好電影,中國電影與好萊塢電影究竟差距在哪。說到底,最後拚的就是想象力。這是一個全世界都缺好故事的時代,中國倒不是挖掘不出好故事,而是浮躁的電影人的“唯票房論”以及各種IP蠱惑了,已經沒有多少人開始專心寫劇本了,取而代之的是搜素十大互聯網點擊最高小說。各種大數據接踵而至,也就導致了優秀原創劇本的稀缺。中國人本身就相對缺乏想象力,如今又扼殺了僅剩的一部分,未來的電影作品很難看到具有創意和想象力的東西。       中國電影的發展離不開“大片”的支持,而真正屬於革命性大片、改變電影市場遊戲規則的少之又少。2002年的《英雄》屬於新世紀以來第一部大片,這種超級卡司、超大投資、超強製作的類型迅速成為接下來的大片方向。但隨著接下來觀眾的審美疲勞和題材透支,這一類大片慢慢退出了曆史的舞台。如今的大片並不一定代表大製作,大題材、大IP、大話題都成為了大片的表現形式,尤其是像《泰囧》這一類影片的成功,讓整個行業重新思考和定位大片的含義。2014年一部《一步之遙》成為了業內討論最多的影片,其特效、製作規模都堪稱華語電影的巔峰,這部原本代表了中國大片未來方向的影片最終因票房滑鐵盧而迅速離開了大眾的視線。另外綜藝電影正如筆者判斷的一般,來得快去得快,雖然不會退出市場,但其份額和受眾會越來越少。       在未來的電影市場中,投資規模依然不是大片唯一的定義,青春題材、魔幻題材、喜劇依然是市場的主流,而王晶執導的《澳門風雲》係列憑借不俗的娛樂性和卡司陣容取得了很好的市場反應,這一類亦會成為未來的主流,爆米花指數亦是未來影片需要注意的,格瓦拉評分高的影片既能取得不錯的市場成績,也是觀眾所期待和對胃口的。同時合拍片也成為未來的一種主流,尤其是中國對好萊塢A級大片的參與,或將成為未來的一種模式,張藝謀攜一幫“亂燉”的演員打造的《長城》或許在未來會有更多的效仿者。另外,在電影產量與質量提高的同時,觀眾的審美是需要培養的,這一點才是發展最為緩慢的,剛好與電影市場的快速發展相反,他們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較弱,因此正如現在與過去一樣,但凡標榜創新的類型、打破常規型、看不懂型、小眾逼格型,都很難在市場中取得好成績。而西部片、歌舞片、紀錄片、戰爭片、文藝片、傳記片等依然很難得到國人的青睞,投資方需謹慎。       放棄IP、互聯網念頭,好好做劇本,甚至與好萊塢一樣將劇本提升到至高的地位,設身處地的站在普通觀眾的角度做電影,要相信,口碑是最好的宣發,也是最大的IP和大數據。   三、三個尷尬的90%      三個90%,首先是華語影片的總票房有90%為內地票房,也充分說明了如今強大的內地市場隻是“看上去很美”,海外票房的每況愈下與內地票房的急劇擴張形成鮮明對比,除了香港以及東南亞部分市場,其他零星市場基本忽略不計,尤其是令人垂涎的北美市場,更是完全打不進去,中國電影人做電影已經淪為一種自娛自樂。其次是票房收入占了華語電影總收入的90%,由於內地的碟片、DVD市場基本消失,電視、互聯網版權方麵也是杯水車薪,電影周邊產品的開發能力幾乎為零,也就造成了票房幾乎是唯一收入的現象,這也加劇了內地“唯票房論”的現象,形成一種惡性循環。       由於這兩個90%,也就引起了另一個更令人擔憂的90%,即中國每年90%的影片不賺錢,目前比例基本在70%賠錢、20%持平、10%賺錢的比例。這對一個每年30%增長,且已經達到年入400億的市場來說,是難以置信的。很多人都不會相信如今火熱的電影市場竟麵臨這種局麵。看了這三個90%,還有沒有人再提超越北美超越好萊塢了?   四、互聯網的力量      自互聯網入侵電影行業以來,在各個環節都參與了影片生產過程。如今阿裏、百度、騰訊三大互聯網公司均已正式進駐電影行業,在投資、製作、宣發上都深度的參與。因此,未來的影片具備越來越多的互聯網標簽,電影市場也深受互聯網的影響。筆者自2008年研究電影市場以來,從未像現在這樣感受到互聯網巨大的能量,具體落到實處,互聯網有著以下改變電影市場的幾處。       首先是取代了部分發行作用,假設影片A與影片B屬於同等級別且同日開畫,前者與電商有合作關係,那麽便能夠在低價票的優勢下,在開畫首日乃至首周取得網上購票上的巨大優勢,這樣就改變了影院在排片上的選擇,從而取得對影片B上的排片乃至票房上的優勢。全國上百的發行人員的努力趕不上與電商的強強聯合,低價票刺激排片量已經非常普遍了,這正是現在和未來要發生的。       其次是隨著互聯網的深入,一些原本陌生的詞匯,諸如“IP”、“互聯網思維”、“O2O”等孕育而生,成為各大影視公司競相研究的東西,製片人、投資人、導演、演員、宣傳紛紛加入到這個隊伍當中。如今人人都在談IP,這就意味著未來的電影項目自開發起,便打上了互聯網的烙印,尋找大IP和具備互聯網思維的項目便成為了一種主旋律。這就造成了兩個影響,首先是編劇的地位下降,原創作品下降,其次是這種將觀眾當做用戶來培養,具有針對性的項目,對中國電影市場是積極的,但對中國電影不是好事,這也正是筆者一直提到的市場與電影本身的矛盾。很多人把一部片子市場上的成功歸結為互聯網的力量,殊不知影片本身的剛性需求和口碑才是起主導作用的。拿今年上映的分賬片來說,《超能陸戰隊》如此,《灰姑娘》如此,《王牌特工》亦是如此。       翻開中國電影票房榜,不論是《泰囧》、《西遊降魔》,還是今年的《澳門風雲2》和《天將雄師》,有哪一個是大IP、互聯網思維、O2O類型的電影?迷信這些詞匯的,基本都是不懂市場,不懂是哪些人掏錢鑄就了這些高票房的人。筆者研究中國電影市場7年,也預測了7年的票房,先後分析了600部多影片的市場走勢,深知每一部片子都有與之匹配的票房。截止目前,筆者從未見過一個靠IP、互聯網思維、O2O改變市場的,改變票房走勢的,每部影片每天的票房走勢幾乎都與觀眾口碑掛鉤。大數據、互聯網與宣發一樣,從來都是一種錦上添花,提高有限的首日至多首周的成績,僅此而已。很多人都不明白,知名度、互聯網熱度根本無法直接演化成讓觀眾掏錢買票,無法轉化為票房,這中間的過程,依然是內容為王,這一點過去是,現在是,未來也是,因此筆者一直深信所謂的IP是個偽命題,這個詞匯也會很快退出人們的視線。       然後是網絡院線的發展。筆者多次看到這樣一個命題,即在未來的世界裏,影院是否會消失?在回答這個問題前,先分析是什麽在對影院進行競爭,答案便是網絡院線與付費點播等替代品的出現,即互聯網高度發展的產物。筆者的答案是影院不會消失,反而隻會擴張,用戶與觀眾永遠不是一個概念。因為觀眾的不可判斷性、隨機性、無規律性太大,並且基數太大,無法將他們捆綁。如今的影院多以捆綁休閑、購物、美食、住宿等,成為一個廣場、一個購物中心的一部分,單體的影院越來越少,同時也越來越難生存。 有的人可能是去購物,可能剛好走到影院門口才走了進去,甚至很多人不知道影院裏放的什麽電影,然而正是筆者說的這一類人每年要貢獻70%以上的票房。電影的受眾最終是普通老百姓,很多做大電影、大IP的無法認識到這點,不要迷信粉絲電影或者偶像的作用,這類群體能夠貢獻5%的票房已經非常不錯。因此,影院的作用是觀影,或者說是一個綜合性購物中心的一部分,這為它不會滅絕提供了巨大保障。說什麽10年20年後影院消失,北美市場發展100多年了,甚至還有碟片市場的競爭,影院倒閉了嗎?同時隨著3D、IMAX等各種體驗的成熟,觀影越來越成為生活習慣,影院更是變得不可替代。       最後是電商低價票的出現。關於這一類文章已經非常多了,筆者個人觀點三句話概括:等到貓眼、大眾點評等電商的會員發展趨近飽和了,低價票便自然而然的消失;那些“低價到底”甚至“免費觀影”的神論,得是多麽盲目的相信互聯網的力量;以為票價真的隻是9.9元的觀眾至少有80%,這是一個重大隱患。       當然,隨著互聯網的發展,通過微博、微信的快速傳播,爛片會以最快的速度現原形,影片爛口碑在傳播速度上是好口碑的兩倍,這點倒是非常欣慰。   五、製片人的意義      筆者之前打了個比喻,發行相當於業務員,而製片人則是項目經理。與好萊塢相比,相對導演、演員、製作、編劇等,能力差距最大的便是製片人,這也正是中國電影無法進步的重要原因。在這個人人都是製片人的時代,真的該好好總結和反思一下製片人的意義了。好萊塢曆來都是製片人中心製,那是因為他們的製片人足夠優秀,能夠完全掌控一部影片,以及對未來市場的分析,而中國目前更多的是導演中心製、老板中心製,甚至演員中心製,如今隨著對熱門IP的開發,以及對觀眾喜好為中心的趨勢來看,逐漸形成了觀眾中心製。北京朝陽區號稱有10萬製片人,但真正懂數據懂市場的不足兩位數,做出的東西完全不會站在普通觀眾的角度,這也正是筆者所說,製片人是中國與好萊塢差距最大的一環,一個大缺口。中國電影未來的方向是做好電影,做賺錢的好電影,製片人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製片人的作用不言而喻,這也是阿裏影業總裁張強微博選拔製片人、培養製片人的原因。那麽在未來的中國電影中,製片人需要什麽樣的素質呢?首先是有挖掘好項目的能力,優秀製片人必須要眼光夠毒,知道觀眾想要什麽;其次是必須通過劇本、小說來評估出未來成片的質量,這要有一個強大的預判能力以及影片橫向對比能力;最後也是最重要的,能夠根據手頭裏的項目,至少是優秀到可以開拍的項目,有一個至少有7成的市場判斷,哪怕對賠多少有一個大體的區間判斷,總之要有極強的預判和市場分析能力。       在一個體係中,通常導演是與觀眾離的最遠的,雖然如今導演也開始談市場談票房,而製片人的作用是拉近導演與觀眾的距離,拉近作品與觀眾的距離。在這一點上,《一步之遙》製片馬珂是失敗的,他沒有將薑文和《一步之遙》與觀眾拉近,沒能控製住薑文的失控,或者說明知是火坑卻沒更多話語權喊停,當然這種案例每天都在發生。在筆者認識的眾多製片人當中,真正懂市場、懂觀眾的基本沒有,根本不知道觀眾要什麽,而是每天翻閱大數據,尋找大IP,這怎麽可能做出好電影,賺錢的好電影呢?       做大做強中國電影,如今前者實現了,後者卻遙不可及,反而罵聲越來越多,中國電影人真的該好好反思了。過去的十年是中國電影的一個奇跡,下一個奇跡需要更多優秀的電影人共同的努力。大體算了算,中國有太久沒出現口碑神作了---  

本文由 南如瑉 授權 全球電影資訊網 獨家首發 。 
轉載此文,請先聯係作者獲得授權,發布時請帶上本文原文鏈接。
本文地址:https://web.rg777.app/html/61d099047.html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全站热门

剛力彩芽與山崎賢人秘密同居 貼麵海報正式公布

富馬娛樂城評價與遊戲體驗完整分析

線上娛樂城常見問題解答 – 安全遊戲與投注指南

德州撲克手牌攻略:贏牌技巧與常見策略

香港票房綜述:《饑餓遊戲2》過千萬

娛樂城返水解析:如何享有最佳返利優惠

娛樂城黑網揭秘:如何安全識別與迴避?

娛樂城返水指南:享受每一次投注的回饋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