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金像獎:“大年”是迅速衰竭後的夢幻風流
今年可算是香港金像獎的“大年”
這些年,帶有“戰”字的香港香港片名實在不少,因此,金像奖迅竭后用混戰和亂戰來描述本屆金像獎,速衰也不為過。幻风
莊稼收成有大小年,大年電影圈亦不例外。香港可對香港電影來說,金像奖迅竭后自上世紀迅速衰竭後,速衰合拍片當道已經無可阻擋。幻风大年更像一場幻夢,大年小年則慘不忍睹,香港這也導致了金像獎的金像奖迅竭后分量迅速貶值,風光不再。速衰然而,幻风電影可以拍得差,香港精神卻不能丟。所以每年一次,香港電影人都要從北京飛回香港,例行總結,一夜風流。
毋庸置疑,第33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會是眾人期盼的大年。自第30屆金像獎以《打擂台》拿下最佳影片開始,年過三巡的金像獎愈發尷尬。30屆是不折不扣的小年,《打擂台》和《通天帝國》都不大算得上出色的電影。31屆是個大年,主要是有許鞍華和杜琪峰坐鎮。到了32屆,《寒戰》的一枝獨秀,恰恰暴露了香港電影的空虛。好在這次,香港電影又迎來了大年,而且這個大年看上去還挺像回事。
老中青聚首
提名大戶方麵,本屆金像獎領跑的是14項的《一代宗師》,11項的《激戰》和9項的《僵屍》。其中,王家衛是50後、林超賢是60後、麥浚龍是80後,如果算上70後的《狂舞派》導演黃修平,那麽,本屆金像獎年齡梯隊的建設成果確實是極其罕見。再看最佳導演提名的幾位,50後的杜琪峰、60後的陳木勝、70後的郭子健,那麽,得出這個結論並不武斷。
自一蹶不振以來,外界對香港電影的一大評價就是後繼無人。與此同時,除了杜琪峰和許鞍華還能保持比較旺盛的創作力和一定的質量水準,絕大多數香港大導演也陷入到創作危機當中,哪怕是徐克或陳可辛這樣的,此前的不少作品要麽口碑失敗,要麽票房失利,幾無當年之勇。
因此,2014年金像獎的一大看點就是不同年齡層導演的狀態回勇。盡管你會說,相比巔峰狀態,王家衛好像也不行了,可《一代宗師》是一部像樣的好電影—多數人都承認。《激戰》的製作難度好像不高,但就像兩位男演員一樣,他們至少也不討人厭。輪到《僵屍》,或許,在致敬固有類型片的基礎上,融入了新意的麥浚龍才是香港電影的未來。這種變化可能是老港片迷所不願看到的,可是無破不立,舊有的那套製作法則已經不適用於當下。就像曾經火爆一時的台灣和南洋市場,如今的香港電影隻能望洋興歎,無可挽回。
類型片繁多
與金馬獎不同,稍微對比下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的提名者,金像獎的出入很大,如果算上最佳編劇獎,十五個提名裏麵,居然出現了十部電影。
本屆金像獎有《一代宗師》這種文藝搭配動作的民國片,也有《激戰》這種勵誌搭配動作的體育片。有《西遊降魔篇》這種奇幻加驚悚題材的名著新編,也有《救火英雄》這種意在詮釋人物內心的都市災難片。
作為香港電影的一大強項,警匪片依然產出不少,《毒戰》、《掃毒》、《風暴》,銀河映像的創作兵團甚至還出產了一部喜劇類型的警匪片:《盲探》。《僵屍》複辟了恐怖片,傳統僵屍題材融入了市井煙火,相當新鮮。《狂舞派》開創了香港電影前所未有的青春片類型,這種電影甚至不靠近香港電影,而更靠近台灣電影。
至於《中國合夥人》和《北京遇上西雅圖》,說實話,它們的內容和香港已經毫無關係。在它們背後,無非是陳可辛依然是香港導演,而《北京遇上西雅圖》是安樂公司製作主導。
缺憾與希望
受挫於金馬獎、失意於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提名,《一代宗師》或許能在金像獎得到補償,但明白人都看得出來,王家衛其實已經不需要太多的獎勵和慰勞。並且,對香港電影來說,王家衛永遠隻是一個異數,漫長的製作周期,填不完的資金投入,香港電影實在無法出產第二個王家衛。這就像最佳男演員是一堆老炮當道,古天樂和張家輝,這些年都坐了無數莊。像顏卓靈這樣的新人,實在難得一遇。
還有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不知道是故意拆杜琪峰的台(杜琪峰已經多年不出席金像獎),金像獎居然無視《毒戰》的突破和成就,反而給了老氣橫秋的《掃毒》一堆提名,大有公報私仇之嫌。
提名最佳新晉導演的黃修平(《狂舞派》)、袁錦麟(《風暴》)、麥浚龍(《僵屍》)也值得一說。或許,他們代表了香港電影的未來。黃修平此前名不見經傳,練手習作也不見流傳,但這部《狂舞派》賣相討喜,引得眾人口口相傳。袁錦麟是江誌強(安樂公司老總)想發掘的那種新人導演,他們需要機會需要金錢,多數電影公司卻給不了他們機會。麥浚龍走了一條更加無法複製的道路,這個熱愛類型片的富二代,他做了一件比羅守耀還了不起的事情—電影居然拍得挺好看。
本文地址:https://web.rg777.app/html/68f099059.html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