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營銷進入膨脹期 廣告宣傳費仍連年下降
2013年全國電影票房排名前十位的电影國產片中,隻有《中國合夥人》這一部電影是营销出品方——我們製作公司自己做的宣傳,其餘九部電影的进入降營銷全部外包給了營銷公司。《西遊降魔篇》、膨胀《狄仁傑之神都龍王》、期广《北京遇上西雅圖》都選擇了和頌,告宣《致我們終將逝去的传费青春》和《小時代》的宣傳團隊則是麥特,《風暴》、仍连《警察故事2013》、年下《天機富春山居圖》這三部電影的电影營銷團隊則分別是智庫、時代萬華和無限自在,营销《私人訂製》的进入降宣傳則被華誼包給了影行天下。
從去年開始,膨胀不隻是期广華誼、安樂、告宣萬達這樣的民營公司開始習慣將影片的宣傳進行外包,就連中影也與營銷公司展開了緊密合作。內地影市每年都會生產幾百部電影,還有幾十部外片被引進,即使這些電影中隻有一半影片的營銷被片方外包出去,數量也是非常可觀的。電影營銷市場容量擴大後,越來越多的營銷公司湧現了出來,競爭也隨之加劇,優勝劣汰不言而喻。實力較強的營銷公司目前已經將幾大高票房片方瓜分一空,而小作坊式的營銷公司則多半隻能是曇花一現。
隨著我國電影產業的高速發展,電影營銷行業也是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但截至目前還沒有哪家公司能夠成為真正的領頭羊,正如伯樂營銷的CEO張文伯所說,“目前在營銷環節,還沒有出現像華誼兄弟、光線影業、樂視影業這樣的標杆式企業,這也是我們相關從業者的機會。”
機會麵前人人平等,2014年的電影營銷行業將會朝著更加專業的方向發展,競爭也勢必更加激烈。電影營銷公司會網羅更多複合型人才,增加創意、整合資源、拓寬渠道,以適應市場的需求。
電影片方青睞外包宣傳 營銷產業進入膨脹期
2013年之前,諸如華誼、中影、安樂、銀都等公司出品的影片,基本都由自己的團隊進行營銷宣傳,有種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感覺。但如今,片方更為青睞將影片宣傳進行外包,這與2012年片方的宣傳策略大相徑庭,成為電影行業的又一大新現象。片方外包電影宣傳主要原因無外乎有兩個——成本與資源。一部大片開始宣傳前,會有多家營銷團隊同時拿出方案進行競標,其中相互比拚的除了內容,自然還有價格。而就資源而言,片方在營銷人才方麵也相對匱乏,外包團隊往往能夠提供更為專業化的服務。
去年,華誼出品的影片票房累計達到了30億元,其中《西遊降魔篇》以12.46億的成績問鼎年度票房冠軍,《狄仁傑之神都龍王》也豪取6億票房,《私人訂製》在2013年年內累計票房5.89億。如此多的高票房大片,卻沒有一部是由華誼自己做的宣傳。其中,前兩部影片外包給了和頌,《私人訂製》則選擇了影行。電影市場的發展與細分,讓眾多電影出品方在影片宣傳方麵開始更加依賴專業的營銷公司。2013年,華誼出品的影片基本全部外包進行宣傳,就連電影公司中的“國家隊”——中影也開始與營銷團隊合作,其投資的《天機富春山居圖》外包給了無限自在,《無人區》則由伯樂營銷負責宣傳。
在片方不斷外包電影宣傳的大背景下,內地的營銷公司也如雨後春筍般不斷崛起。但是電影營銷行業競爭十分激烈,沒有過硬的實力就隻能被淘汰,能夠接到大片宣傳的營銷公司現在也就那麽幾家:和頌、麥特、時代萬華、影行天下、比格魔威等等。
麥特成立年份較長,注冊資金高達500萬,是營銷公司中比較多的。嚴格意義上,這並不是一家純粹的營銷公司,他們也會參與到電影投資中,出現在出品方的名單裏。2013年,麥特在營銷方麵戰績輝煌,《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小時代》兩部曲、《全民目擊》等片共拿下了16.85億的票房。另一家營銷公司和頌負責宣傳的《西遊降魔篇》、《北京遇上西雅圖》等電影累計票房25億,和頌更加注重與華誼、博納等幾家大片方的合作,主營國產片宣傳工作。
2013年即將結束時,時代萬華和伯樂營銷相繼成立。時代萬華脫胎於和頌世紀,其創始人紀翔帶領一批員工獨立出來,成立了該公司,並負責《特殊身份》、《警察故事2013》等電影的宣傳權。將於今年大年初一上映的《澳門風雲》也是由該公司負責。值得一提的是,早前和頌宣傳的《西遊降魔篇》、《狄仁傑之神都龍王》,其實基本也是由時代萬華這批人做的。
伯樂營銷的CEO是張文伯,在電影圈幾乎沒人不知道他,2009年創立了影行天下,負責宣傳的影片包括《錦衣衛》、《杜拉拉升職記》、《關雲長》等。2011年11月,《失戀33天》取得了驚人的票房成績,人們把影片能夠“以小搏大”歸結為營銷團隊的出色運作,一度讓負責該片營銷的影行天下出盡風頭,《失戀33天》的營銷方式也成為目前營銷行業最為經典的案例;隨後,張文伯來到新麗傳媒擔任副總一職,運作過《101次求婚》等片。2013年年末,他成立了伯樂營銷,首個項目就是《無人區》,而《等風來》、《爸爸去哪兒》等熱門影片也由伯樂營銷負責宣傳。
影行天下自張文伯離開後,就開始轉型,主攻進口片。《環太平洋》、《地心引力》、《超人:鋼鐵之軀》等6部外片的票房累計突破27.5億,如果單純以票房論成敗,影行天下必然排在第一位,隻不過這些分賬大片大多關注度極高,並不需要太費力宣傳就可以取得高票房。在電影營銷市場競爭愈加激烈的情況下,影行率先突破轉型不失為一種明智的選擇,既能保住口碑,又能盈利。
費用連年下降僅占票房13% 全行業仍在“以小搏大”
2013年,內地生產故事片達到638部,當片方開始源源不斷將項目外包時,留給營銷公司的市場更多了,挑戰也更大了。伯樂營銷CEO張文伯說:“2009年我創立影行天下的時候,大家都是摸著石頭過河,整個行業也找不到幾個成功的營銷案例。四年過去了,我們看到的是營銷鏈條的日益完善,細分市場的不斷擴大,成功案例,特別是具有可複製性的案例也逐漸增多。”
市場確實變大了,但其實整個營銷行業還處於初級發展階段,時代萬華的副總李磊表示,“每年都這麽多電影,剛性需求一直都在,但是營銷公司在層出不窮的同時也會有優勝劣汰,沒辦法具體統計有多少被淘汰了,各種工作室、公司一抓一大把,太多了。”
但能夠在市場競爭中存活下來,並不斷發展的公司其實境況也沒有那麽喜人。中國電影行業一直熱錢很多,票房、銀幕數更是連年暴增,但營銷行業卻始終處於缺錢的狀態。根據藝恩谘詢的數據顯示,2007年中國電影市場上用於營銷的費用僅為7億元,占當年總票房的兩成,到了2012年,營銷費用總額達到24億元,占全年票房的14%.將這兩組數字進行對比就不難發現,票房迅速增長的同時,營銷費用並沒有成正比增加。到了2013年,內地票房超過217億,但用於營銷的費用隻有28億,占比約為13%,與2012年相比不升反降。
時代萬華的副總李磊就直言不諱地指出了整個行業的問題——資金,“每個案子都是不一樣的,如果是純宣傳,基本無法超過百萬。宣傳行業的贏利點非常低,這和整個行業的特點一致,都是高投入低回報。”有意思的是,中國電影市場並不缺錢,但片方往往肯花幾千萬去請演員,但大多不肯將投資的三分之一用於營銷,張文伯表示,“如果我是製片人,投資1億元的電影,用於銷售端的投入不會低於5000萬,當然這筆錢未必都是片方真金白銀砸出來的,我們完全可以通過多種營銷手段來達到這個規模。”張文伯認為,正是因為資金短缺,所以整個中國電影的營銷工作現在都在幹著“以小博大”的事情,“現在恨不得一張海報、一支預告、一條微博、一場試映就想解決戰鬥。”
此外,還有不少營銷公司都會遇到片方拖欠尾款的情況,據無限自在總裁朱瑋傑介紹,很多公司因為吃過虧,現在都有了相應的措施,“越來越多的營銷公司將票房成績與服務費掛鉤,這對片方和營銷方而言,都不失為一種保護機製,另外還有法律武器作為維權保障。”
營銷行業人員流動性大 全麵型人才嚴重短缺
除了資金等外在原因製約著營銷公司的發展,公司內部也存在著不少弊端,其中工作人員流動過大就是營銷公司亟需解決的一大問題。基本上做了兩年的電影媒體都會有一個共同的感受——宣傳人員換得實在是太快了,往往你這個人臉還沒記熟,很快就又換了新的對接人,仿佛永遠都在認人階段。像博納、光線這樣的大公司,宣傳部門的人員還算穩定,但一般的營銷公司人員流動性極大。尤其是負責媒介的宣傳,有些電影還沒熬到上映,工作人員就已經換了好幾茬。究竟是營銷公司留不住人?還是門檻太低人員素質差被淘汰?
朱瑋傑表示,是電影營銷行業的特質決定了這樣的情況,“這個行業是飛速發展的,做電影營銷需要豐富的經驗,更需要與時俱進和勇於創新,了解年輕人在想什麽。目前有越來越多的90後進入這個行業,這一撥人都是特殊的一代,在為營銷產業注入新鮮血液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不確定性和流動性。”朱瑋傑覺得,電影營銷屬於創意產業,確實需要年輕人加盟,帶來新鮮感,這也從客觀上造成了人員流動性大的現象。
時代萬華的李磊則認為,營銷公司本身也存在不少問題,“營銷公司雖然數目眾多,但基本沒有公司能夠常年做大案子,這對於留住人員,特別是留住核心員工更是難上加難。進入營銷公司的人大多數都懷有電影夢想,但在公司遇到瓶頸後,多數人就會進入流轉期,尋求更好的發展。”對於電影營銷公司而言,複合型人才更能滿足這個行業的需要,李磊用了這樣一句話來形容他眼中的人才,“能吃苦、懂策劃、幹得了媒介、做得了活動!”
本文地址:https://web.rg777.app/news/08f099123.html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