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電影《我·相信》主創 李一畫王清亭的精誠合作
近日電影《我·相信》由導演李一畫、专访主创製片人王清亭帶著主演劉一江,电影王筱沫,相信尚悅,李画荊民強,王清侯伊荻等人在蘇州舉辦殺青儀式,精诚圈內各路實力演員朋友陰海龍,合作李龍,专访主创張晶,电影周波,相信陳良,李画任滔,王清金長亮,精诚黃婷婷等眾多藝人鼎力相助。合作
本報也探班了電影拍攝現場,對導演李一畫進行了專訪
“這是我的第一部院線長片電影,但我不是新導演”這是記者在電影《我·相信》拍攝現場見到李一畫後,畫導說的第一句話。作為一名在影視圈子裏小有名氣的青年導演,他習慣了團隊稱他為“畫導”而不是其他人那樣用姓來標明自己的導演稱呼,他說“姓李的太多了,他們(團隊)就一直喊我畫導了”。聊起拍攝《我·相信》這樣的院線電影,他說即帶給了他的壓力,也更給了他動力,因為壓力隻來自創作,創作電影的深度,其他的,比他這些年的劇組經曆,輕鬆多了。
在畫導眼裏,商業電影和文藝電影這兩種類型的片子在技術上的區別不大,最大的不同就在於創作自由度的大小,文術片可以更講究深度,更較真;而商業片就必須要考慮到票房問題,更多的並不是去一味的迎合大眾口味,而是講故事的方式更吸引人。但他相當自信的說道,“我是一個職業導演,職業導演是什麽,就是你能駕馭各種類型的片子。”
畫導坦言,第一部院線長片,他和製片人王清亭動用了所有這些年在圈中的朋友關係,基本都是拍攝過大製作團隊的成員,拔刀相助來幫忙完成這部作品。每天上百號人聚在一起拍戲,大家的創意和想法相當多,甚至每一場戲都有新的火花,自己不僅需要協調各方關係,還得隨時吸收大家新鮮的想法,讓整部電影更能貼近生活,更接地氣。畫導還謙虛的告訴記者:“我還隻是個青年導演,不是大師!”
采訪中畫導跟我們聊起從前,他說自己一步步走到現在其實挺不容易的:“我從一個攝影掌機,放下收入的差距,從場記做起,到副導演,執行導演,B組導演,一步步紮紮實實的走到自己能夠獨立拍片的位置。在以前的前輩中,這個過程可能會使15年甚至20年。而我已經很幸運了。”他告訴我們說,別看他現在的形象微胖,以前剛畢業那會兒也是6塊腹肌,過於青春的容顏,讓人看不出這個已經過了三十而立的人,因為長相不夠糙,被人懷疑導演能力。甚至27歲時做過一次數字電影的槍手,但機遇仍然沒有給他上位當導演,甚至跟投資方見麵的時候別人還問他畢業幾年了。“有時候,片方會有一種誤區,就是演員都是青春靚麗的,導演一定要長得特別醜,或者胡子拉碴的……”李一畫笑著對記者說。
聊到跟演員的合作,他很興奮的說:“《我·相信》的劇本非幾位主演都喜歡,他們是很優秀的演員,都很敬業,而且有的演員真的是給了我很大的驚喜。”
王清亭雖然近來一直的工作生活都在北京,但他是個地道的陝西人,所以在《我·相信》在拍攝間隙的時候,記者問起有沒有打算回陝西拍攝電影,他回答,是一定的,每個人都有家的情懷。
Q:你認為這個片子最大的亮點是什麽?
李一畫:我從不愛拿演員,當然,明星這種,來扣上一個“賣點”。我期望電影的東西就回歸電影的本質。而這個電影的本質,就是人。每個人都經曆過10年,生命中有一個個10年,10年前後的改變,周圍人,朋友,兄弟,愛情,都在發生改變,這些就是微妙的影響你的東西。每個人內心會堅守一些東西。
Q:你會不會擔心這類的片子會比較看不懂?
王清亭:看你怎麽去定位“看不懂”了,可能有些“藝術片”會讓我也看不懂。但我們隻是這部片子“文藝”屬性強了一點,它還是故事片。故事片,就是讓人看得,讓人看懂的。我從不知道到底何為純粹的商業片和文藝片的區別,我隻有一個概念,我管它叫彩色故事片。
Q:你的愛情觀和友情觀與片中的是否一樣呢?
李一畫:寫這個劇本的時候,包括拍攝的時候,很多人問我,這是不是用我自己的原型寫的主人公。我說不是,因為寫劇本不能過於主觀了。但這片子中的一群人,他們這個整體上,肯定有我的影子。友情,我們是隨著時間去知道珍惜的。愛情,我想起一句話“沒有刻骨銘心過的經曆,不足以談愛情。”
Q:影片中有沒有什麽讓你印象深刻的情節呢?
王清亭:我個人印象最深的是主角歐陽凱的一些人生感悟,我覺得人生如戲,戲如人生,大家可以也感悟一下。
Q:看著現在很多爛片高票房的現象,你有什麽看法,或者對影迷朋友說呢?
李一畫:我在電影這個領域裏還算是個青年,很多觀點不適於發表。我相信一部電影一定有一群人為之真心的努力。我們也是一樣,我們的能力沒有那麽大,不能說在這個行業有多大能力震撼什麽,最多就是像手機一樣的震動,期望這一點點的正能量的震動,能帶動很多正能量一起震吧。
本文地址:https://web.rg777.app/news/28b999152.html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