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第2日:3部歐洲競賽片亮相 《71》讓人沉思
柏林第二日上映了三部競賽片
電影網訊 當地時間2月7日,柏林部欧柏林電影節進入到了第2個比賽日的第日進程。在當日的洲竞主競賽單元裏,上映了三部歐洲電影。赛片分別是亮相是講述北愛爾蘭動蕩局勢的英國影片《71》,講述單親家庭孩子問題的让人德國影片《傑克》;以及法國、阿爾及爾與美國的沉思合拍片《敵人之路》。 非競賽單元方麵,柏林部欧韓國導演奉俊昊的第日英文對白處女作《雪國列車》在柏林進行了展映。這是洲竞奉俊昊第一次攜影片參加國際級電影賽事,意義重大。赛片《雪國列車》已經在韓國、亮相法國等地上映,让人獲得了一邊倒的沉思好評。此次在柏林展映,柏林部欧也獲得了不少的讚譽之詞。另外,香港導演陳果的《那夜淩晨,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也在“電影大觀”單元亮相。
而在明天也就是第三個比賽日中,隻將上映一部競賽片:德國本土片《被愛的姐妹》。另一部值得關注的是喬治·克魯尼執導的《古跡衛士》,不過這部影片隻進行展映,並不參與到獎項的爭奪中。
《71》故事發生在1971年 《71》:人性的奧德賽 拍攝《71》的導演揚·德曼奇出生在法國巴黎,成長在倫敦。他從拍攝演唱會和廣告起家,後來開始拍攝自己的短片作品,其中幾部還參加了在英國舉辦的小型的電影節。隨後,為了向導演行業發展,揚·德曼奇來到了英國的國家電影電視學院念書。畢業後,他進入了電視劇的製作領域工作,為BBC4拍攝了不少英劇。2007年,他以獨立導演的身份參加了柏林電影節的天才訓練營。而這部叫做《71》的戰爭片,則是他的大銀幕處女作。 《71》的故事發生在1971年,這是北愛爾蘭最動蕩的年份。在貝爾法斯特,這個衝突最嚴重、事態最複雜的城市裏,軍隊和遊擊隊在街頭展開了拉鋸戰。蓋瑞是一個年輕的英國軍人,他被上級委派到這裏執行任務。貝爾法斯特的局勢異常複雜,甚至連蓋瑞的指揮官都不能應付自如。這座城市被分成了兩大塊,一邊是新教徒的領地,另一邊則是天主教的領地。這兩邊都有自己的武裝部隊,而且街頭巷尾的激進分子、地下的破壞分子以及黑社會都在到處活動,希望能從亂世中找到自己的利益。在巡邏中,蓋瑞所在的小隊被卷入到了街頭的混戰之中,而且其中的一個士兵丟掉了自己的武器。而蓋瑞也在人群中跟丟了自己的大部隊而迷了路,他發現,他就處於最危險的衝突的地段。而他,則要想盡一切辦法回到自己的基地之中,否則一旦天亮,他就會小命不保。
揚·德曼奇在片中所提供的是一段奧德賽式的旅程。蓋瑞的回到營地的旅程,充滿了危險、不確定性以及絕望感。從另外一種意義上說,他所需要前往的營地,就是文化和情感層麵的故鄉和家鄉。在片中,揚·德曼奇探討了以暴製暴、沒有法製的亂相。隱藏的曆史、掩埋的真相和暴力孕育暴力的沃土是如何產生的問題。而隨著影片的發展,故事也從街頭暴力轉移到了個人命運之上。而個人命運,又依托在國家和社會的命運之上。呼嘯而過的子彈,足以決定人們的命運,但是誰又能決定子彈該向誰射出這個問題呢?在這種拷問之下,影片的反戰主題漸漸凸顯了出來。
在媒體評論處,影片得到的評價相當不俗。《衛報》給了影片四顆星的評價,並稱:“這部影片能完全讓人忘記現在,並且回到那個戰亂的年代裏,通過一個新兵的眼睛去審視這場戰爭。”indieWire給出了A-的高分,並稱:“《71》是一部傑出的電影,在戰場和人物內心裏,導演都設置了衝突的存在。影片血腥、暴力,但是能讓人沉思和冥想,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美國的媒體雖然沒有像英國媒體這樣給以影片盛讚,但是給出的評價也還不錯。《好萊塢報道者》評論影片稱:“這是一部令人印象深刻的處女作,從故事情節上來說,影片包裹在了戰爭片之下,實際上還是一部驚悚片。而且,人物內心的衝突和變化,是這部電影要著力塑造的內容。影片的演員陣容並不出名,但是隨著這部電影的放映,這點很快就會成為曆史。”
《傑克》的主人公是一個隻有十歲的孩子 《傑克》:缺少驚喜的現實主義影片 《傑克》的導演愛德華德·伯格出生在德國,但卻是在著名的紐約大學電影學院完成電影導演的學習工作。完成學業之後,他沒有回到德國,而是在美國拍攝起了獨立電影,並在很多著名導演手下工作過,包括李安與托德·海恩斯。1998年,他拍攝了自己的長片處女作《戈麥斯的正麵或者是反麵》。2001年,他拍攝了《女子十二號的快樂收場》,在德國獲得了不俗的評論。隨後,愛德華德·伯格便進入了電視圈工作,拍攝了很多相當不俗的電視劇。而此次參加柏林電影節的《傑克》,是他這十幾年來的第一部電影作品。
影片有一個現實主義的故事,傑克是一個隻有十歲的孩子。雖然年齡小,但是他身上的擔子卻一點也不輕。因為沒有父親,單親媽媽又常常不在家,所以傑克隻能自己照顧小弟弟曼努爾。有一天,曼努爾被熱水燙傷了。但是傑克卻被媽媽指責了一頓。因為家裏出了這麽大的事情,兒童福利局的人找上了們來,把傑克從這個家裏帶了出去,放在了寄養家庭。但是傑克卻非常懷念自己的家。有一天,傑克找準了一個機會,打開了鎖著的門,逃回了自己家。回到家中,傑克並沒有看到自己的母親。於是,他隻好帶著自己的弟弟整個城市地尋找媽媽。他們睡在大橋下、睡在地下停車場裏,躲避著警察和社會福利局的人。雖然生活不堪、而且異常辛苦,但這是傑克自己的生活。
在這部電影中,德華德·伯格通過對兩個男孩尋找自己母親的描述,解讀了他們對生活、對自己、對社會、對母親的情感。表述了人們心中的掛念和孤寂。而且,現實主義的創作手法,還為整個柏林畫了一副浮世繪。在片中,柏林這座城市的邊邊角角都被導演拍攝到了鏡頭之中。無論是馬路、街道、超市、夜店、酒吧、公園、停車場還是沉悶的市郊,都被記錄到了影片之中。更重要的是,這種記錄的方式,讓影片有了文本性的高度和意義。當然,影片也和所有的現實主義題材的、使用非職業演員的電影一樣,有著枯燥、乏味、無趣並且缺少戲劇性高潮的問題。所以,在媒體處,影片得到的評價並不算高。
《綜藝雜誌》評論影片稱:“雖然說《傑克》這部電影在情緒上還是比較動人的,但是在驚喜性上,還是欠缺了很多。影片對缺失情感交流的家庭的描繪缺少說服力,角色的形象也不算完整。隻能說,這是一部半成品的影片。但是影片的鏡頭語匯和表演都很不錯,或許會得到一些特定的影迷的喜愛。”《好萊塢報道者》評論影片稱:“這種影片難拍,因為有難以控製的兒童演員;這種影片難賣,因為沒人要看。可憐的《傑克》就是這麽一部兩不討好的影片。片子本身的問題在於,太過於追求觀眾的同情心理了,而令人疲勞,最終讓自己處於不利的位置。雖然影片的情感還是很真摯的,而且導演的技巧也很到位,但是影片還是顯得枯燥和無趣。”
《敵人之路》劇照 《敵人之路》:個體成長史 拉契得·波查拉所拍攝的《敵人之路》是一部翻拍片,原版影片是1973年的法國影片《城裏的兩個男人》由讓·迦本和阿蘭·德龍主演。拉契得·波查拉也是一個從電視劇起家的導演。在獨立拍攝電影之前,他就是一個電視劇的助理導演。積累了大量的經驗之後,他脫離了電視行業,來到了電影業內工作。在電影圈裏,拉契得·波查拉的工作成績斐然:從1985年拍攝了第一部電影以來,他拍攝了十餘部電影,而《生命如塵》、《光榮歲月》和《法外之徒》這三部電影還得到過奧斯卡獎的提名。可以說,拉契得·波查拉是阿爾及利亞電影導演的一麵旗幟。
《敵人之路》的故事,和1973年的《城裏的兩個男人》有異曲同工之妙。隻不過導演把故事從法國搬到了德州。在新墨西哥州的一個小鎮子上,一個叫做威廉姆·加內特的人剛剛被釋放,在這個小鎮子上開始了新的生活。這個小鎮子並不算太平,周圍都是沙漠,而且時不時的就有墨西哥人被殺害。不過,這並不能影響到加內特的生活,因為他剛剛皈依了穆斯林,所以他的內心很是平靜。但是加內特的過去卻並不想就此放過他,不斷地有仇家找上門來。煩不勝煩的加內特,漸漸失去了控製。但是在社會工作者和一個警察的幫助下,加內特還是找到了內心的平靜。
和當年的《城裏的兩個男人》一樣,這部電影業是改編自何塞·喬瓦尼的同名小說。何塞·喬瓦尼本人也坐過牢,曾經也是階下囚。他在自己的小說中探討了法律的公正和整個法國社會的運作。但是在這部電影中,影片的時空背景被搬到了美國的一個小鎮子上,探討的是當今美國社會的政治、經濟和暴力問題——當然,其中也有墨西哥人的偷渡問題。雖然說一個阿爾及利亞人來討論美國的社會問題有些隔靴搔癢和多管閑事,但是旁觀者清,他或許還能從中看到不少問題的結症。在影片中,拉契得·波查拉把自己的主要的力量被放在了描繪一個人成長的過程上。片中,社會性的暴力、外界的事件和各種司法不公正都被放在了一邊,乃至是善惡對比的道德理念都被架空,有的隻是福裏斯特·惠特克所扮演的主角的一次次的自我迷失和自我的尋找。
在媒體處,影片得到了比較中肯的評論。《綜藝雜誌》稱:“影片探索了法律的正反兩邊的事態,表述了很多超乎於法律內容的關於個體的內容。簡而言之,整部影片在沙漠的環境的催化之下,顯得非常獨特而自然。尤其是女演員布蘭達·布萊斯的表演,令人記憶深刻。” cine-vue給出的評論並不算好,該片得到了兩顆星的評價:“影片在大多數的時間裏,都顯得沒有什麽意義,好在兩個主演的表現還算不錯,這才使得影片沒有全線潰敗。影片中並不缺少發人深省的時刻,隻是這些時刻總是缺少力量或者是並不能令人記憶猶新。”《好萊塢報道者》評論稱:“與其說,這部電影在講述美國的司法體製和道德體係,倒不如說,這是導演拉契得·波查拉對一個個體人物的觀察和研究。雖然這部電影的故事、橋段和情節都很傳統,而顯得老套。不過,經典的敘事,還是具有一定的力量。影片也做到了合格的水準。隻是,在柏林電影節上,這部影片的水準並不足以令其脫穎而出。雖然在未來,影片或許會得到一部分人的讚譽,但是在柏林,它還不夠。”
本文地址:https://web.rg777.app/news/39d999100.html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