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總動員》上映20周年 它如何改變電影曆史
《玩具總動員》讓皮克斯享譽世界
“你們該不會是玩具想讓我唱歌吧?”當被邀請去為《玩具總動員》裏的牛仔玩偶胡迪配音時,湯姆·漢克斯這樣問道。总动
他的员上映周提問在當時一點也不出奇。1990 年代初期正是年何迪士尼動畫片最輝煌的時候。世界上最大的改变動畫工作室正一部又一部地推出類似於童話音樂劇的動畫作品,《美女與野獸》、电影《阿拉丁》、历史《獅子王》用優美的玩具音樂述說王子公主的故事,叫好又叫座。总动
邀請湯姆·漢克斯的员上映周皮克斯導演們回答了“不”。這些“叛逆的年何年輕人”不想重複迪士尼,隻想做自己的改变動畫。
1995 年 11 月 19 日,电影牛仔警長和他的历史玩具夥伴們一同出現在銀幕上。這些玩具有了生命,玩具顯得真實,不止是因為形象變得三維立體了而已,還因為他們會嫉妒、會爭吵,偶爾還擔心自己被主人拋棄。
《玩具總動員》最終收獲近 1.92 億北美票房,在當年全部影片中位列第一。比票房更重要的是,《玩具總動員》從技術上改寫了電影史。這是世界上第一部完全以電腦動畫製作而成的動畫長片,導演約翰·拉賽特還為此獲得了奧斯卡的特殊成就獎。
而這部電影的誕生並不如你想象中一帆風順,它背後複雜的商業故事涉及到皮克斯與迪士尼的人情糾葛,也是 PC 時代蓬勃發展的最好說明。在它 20 歲的時候,我們來看一下《玩具總動員》為什麽能夠改寫電影的曆史。
此前用電腦做動畫無非是為了速度,但它證明:這可以變成藝術
1995 年《Variety》曾用電影裏巴斯光年的口頭禪對這部電影作出評價:“‘飛向宇宙,浩瀚無垠!’……《玩具總動員》已經代表了一種全新的娛樂形式,上升到了新的高度。”
這裏的“全新娛樂形式”一大半指的是《玩具總動員》是一部用電腦製作的三維動畫長片。
1990 年中期及以前,動畫電影是由迪士尼的手繪二維動畫定義的。當時的動畫師們還不太能接受電腦動畫,有時候甚至連用電腦製圖與剪輯都遭到他們反對。迪士尼在拒絕約翰·拉賽特的電腦動畫短片《電器小英雄》時,他們這樣否定他:“使用電腦動畫唯一的理由就是能夠讓我們拍得更快或者更省錢。”
大環境再保守,總也有“開明”的人。在皮克斯負責技術的艾德·卡特姆從小就對動畫十分癡迷,電腦動畫是他一直以來的夢想,所以在大學裏他學的就是計算機的繪圖技術。
約翰·拉賽特也是,他被迪士尼辭退就是因為拍動畫電影這個想法被後者視為異端。
當時的皮克斯其實主要是個賣技術的公司,它們開發圖形計算機軟件,幫助醫藥行業和政府部門繪圖,所以也為動畫電影提供了技術支持。這個生意如此難做,以至於它的老板、同時也是蘋果和 NeXT 的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反反複複想賣了它。至於為什麽要去做動畫片,有一個說法是,喬布斯覺得這樣可以幫助賣電腦。
不過正如你後來看到的,這個賣技術的顛覆了傳統的二維手繪動畫的製作方式。
在《玩具總動員》的製作過程中,核心創意團隊確定基本的故事後,不同團隊分別開始創作角色、場景、道具,之後用電腦為角色和場景、道具建立三維模型(隨後角色還會加上骨架、肌肉、皮膚)。
動畫師通過模型上的控製點將角色的動作和神態設計得更細膩,比如胡迪光是臉部就有大約 100 個控製點。他們繼而將角色和道具安排到場景內,用虛擬攝影機拍攝不同鏡頭,捕捉情緒氛圍和故事重點;並用軟件控製角色的表情和動作。最後幾個階段就是上色、加入燈光、動畫渲染和進行最後的潤色。
“對它的製作過程了解越多,你就越敬佩它。” 著名影評人羅傑·伊伯特對《玩具總動員》鮮活、立體的視覺效果大加稱讚。他特地舉了巴斯光年的例子,星際宇航員像真人一樣勇敢、靈活。
巴斯光年從安迪的床上一躍而起、展示自己的“飛行能力”時,他在玩具過山車軌道上轉了一大圈,喊著“飛向宇宙,浩瀚無垠”,又衝向天去,淩空旋轉。鏡頭跟隨巴斯光年的視角,做出 360 度大回轉。這幕甚至讓觀者略感暈眩。
“那真是太酷了。”不隻有片中的玩具這樣說。
如果《玩具總動員》不成功,怎麽會有今天的皮克斯?
我們現在已經很熟悉那盞頑皮的台燈,看到它就想到皮克斯。但回到 20 年前,如果《玩具總動員》沒有成功,皮克斯工作室或許將是另一種模樣。我們也未必如此清晰地記得小台燈一蹦一跳的樣子。
把《玩具總動員》上映時間往前推整整兩年,皮克斯創意團隊來到迪士尼總部。他們做好動畫小樣,向迪士尼動畫負責人展示完整故事內容。“這片子為什麽這麽難看?”時任迪士尼動畫第三把手的傑弗瑞·卡森伯格對小樣很不滿意。
迪士尼要求皮克斯重新提交劇本。如果劇本還是不令人滿意,迪士尼就會將製作部門關閉,皮克斯也將喪失對這部片的控製權。
《玩具總動員》團隊為此感到焦慮,不止因為他們這次展示及其結果如同災難,更因為工作室走到這一步本來就幾經周折——成立初期,“皮克斯”隻是盧卡斯影業的計算機圖像部門,但盧卡斯影業出現資金問題,要將計算機部門賣掉。幸而史蒂夫·喬布斯對他們的技術感興趣,出資收購。喬布斯把皮克斯當成一個賣電腦的地方,但這些圖形計算機的銷售並不順利。皮克斯製作廣告的收入和喬布斯本人的投資都無法彌補赤字,公司隻能不斷裁員。在這期間,喬布斯也想過放棄公司,至少有三次,他嚐試將皮克斯轉手。
倒是約翰·拉賽特的動畫部門的業績還不錯。幾部短片《頑皮跳跳燈》、《錫鐵小兵》的口碑都很好。
雖然動畫電影是一個昂貴的生意:製作周期漫長、成本高昂、一旦對成片不滿意,修改起來異常麻煩。一部動畫電影是典型的“高投入”產品,然而,在《玩具總動員》之前,人們無法想象它也會“高產出”。
1991 年迪士尼和皮克斯簽約,雙方將一起製作三部動畫電影。隨後,迪士尼向皮克斯投資了 2600 萬美元,《玩具總動員》項目正式啟動。如果不成功,這部電影可能就是他們拍的唯一一部電影,皮克斯也要關門大吉。
慶幸的是劇本重寫進程很順利。創作團隊改掉胡迪過分跋扈的性格,並修複他與其他玩具的關係。迪士尼對這個新劇本頗為滿意,《玩具總動員》避免了被砍掉的命運。
上映後,《玩具總動員》首周末本土票房入賬超過 2900 萬美元,全年票房 1.92 億,列在當年所有影片的第一位。
“《玩具總動員》是動畫向前景光明的新領域邁出了迷人的第一步,”《洛杉磯時報》的影評人 Kenneth Turan 寫道,“孩子們為它的視覺效果感到愉快,但成人更能欣賞其中的妙趣。”
評論者們都是這個論調:Metacritic上有 16 篇1995 年時關於《玩具總動員》的影評,半數打了滿分,平均分達到 92 分;在爛番茄網上,番茄新鮮度至今還是 100%。皮克斯工作室“活”了過來,並以一種很奪目的姿態出現在大眾視野中。
《玩具總動員》的成功讓喬布斯決定啟動皮克斯的上市計劃,因為公司需要錢,而皮克斯的持續生存不能僅僅依賴於每部電影的票房收入。由於《玩具總動員》所帶來的關注,皮克斯成為 1995 年最大規模的 IPO ,籌得近 1.4 億美元資金。
迪士尼也找到皮克斯,希望重擬合同條款,並且願意寄予皮克斯更高的電影分成收益,以及對公司和電影項目更多的主導權。
隨後《玩具總動員2》上映,同樣受到歡迎,本土票房收入 2.46 億美元,位居當年第三。連續兩部《玩具總動員》將皮克斯的製片水準與電影定位都推到很高的位置,成功之作一部接一部。
2002 年,毛怪和大眼仔也成了當年最賺錢的動畫角色。約翰·拉塞特在公司大會裏邊宣讀《怪獸電力公司》開畫成績邊打趣道,“ 62577067 美元,安德魯,你不要感到有壓力哦。”眾人的起哄和目光之下,即將第一次獨立執導的安德魯·斯坦頓有些害羞,他舉著香檳高喊,“我還好,還好啦!”
那之後,他拍出了《海底總動員》和《機器人瓦力》。
公主不見了,動畫電影有了完全不同於以往的故事敘述方式
從本質上說,皮克斯電影中的故事還是那一套陽光向上的美國價值觀,但它走得更遠一些。《玩具總動員》之後,動畫電影有了不同以往的故事敘述方式。這些故事跟當時的很多動畫片都不一樣,它是成人化的,幽默,有趣。
“每個人都會犯的一個錯誤是,大家都假定動畫片是給小孩看的。並不是。它是一種媒介,一種講故事的方式。我們不是專門給孩子拍電影,我們為自己拍電影,並且希望,孩子們,青少年,以及其他成年人都有跟我們相似的口味。”《超人總動員》導演布拉德·伯德說。
比如說,電影裏有這麽個場景,蛋頭先生邊擺弄自己的五官邊說,“啊,我是畢加索。”那時它的樣貌還真有點立體主義的感覺。嗯,約翰·拉賽特的小幽默。比起過去典型的迪士尼動畫片,皮克斯電影通常不會以“很久很久以前……”開頭,“公主和王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作結。
它的情節也並非簡單地二元對立——主角完美無缺,並且一定得麵對壞得徹頭徹尾的大反派。皮克斯的故事裏沒有唯一真理,也從不會劃分涇渭分明的所謂對與錯之間的界限。
《玩具總動員》裏的敘事母題——成長,友誼,家庭成為了皮克斯故事的精神內核。《玩具總動員》,《怪物電力公司》,《海底總動員》以及今年的《頭腦特工隊》,都不脫成長的題旨。借小男孩安迪、大眼仔、樂樂和憂憂們之口,皮克斯說,在這個注定有苦與甜的過程裏,或許隻有學會接受失敗才能真正長大。
皮克斯電影映射的是我們真實的生活。它能激發你思考,讓你忽然想起某個重要的人,或者讓你感覺到自己被愛。觀眾可以從其中的角色找到身份認同,這是電影最大的魅力。
好萊塢不乏這樣的案例,但是可以忍受“越界”尺度的公司並不多,夢工廠偶爾有一些,比如《怪物史瑞克》——吃眼珠的綠色怪物,竟然誤打誤撞娶到睡美人,《功夫熊貓》應該也算,那隻胖乎乎、頭腦也不太靈光的熊貓卻是個武林高手。當然,像蒂姆·波頓那樣的畫風(《僵屍新娘》),就成了相對小眾的存在。它吸引特定受眾,而不管是夢工廠還是迪士尼,都希望自己的產品盡可能地大眾化。
要做到大眾化又不平庸,這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收購之後,皮克斯幫迪士尼再度打動人心
在《玩具總動員》上映之後的十年裏,迪士尼動畫一直在走下坡路。
這和市場競爭有關。1990 年代中期以後,多家動畫工作室在好萊塢誕生,主要做三維動畫。比如被排擠出迪士尼的傑弗瑞·卡森伯格創辦了夢工廠動畫。他們拍出的《小蟻雄兵》和《怪物史瑞克》,給迪士尼帶來實打實的威脅。
曾經為迪士尼真人電影做過特效的克裏斯·韋奇也創立了藍天工作室。2002 年,他們因《冰河世紀》而成名。
但是迪士尼卻沒有令人驚喜的新作出現。公主們已經老化,米老鼠也不適合登上電影熒幕。現在想想你能記得多少部拍攝於那段時間的迪士尼電影,最有名的不過是《泰山》和《星際寶貝》。
2002 年,奧斯卡開始設立最佳動畫長片獎之後,迪士尼很長一段時間裏顆粒無收,之後的獎項被皮克斯、夢工廠、華納和吉卜力等工作室分走。
2005 年,在香港迪士尼樂園的開幕儀式上,當一眾動畫角色——米老鼠、唐老鴨、小美人魚、胡迪、巴斯光年們列隊從迪士尼 CEO 鮑勃·伊格爾麵前經過時,他突然發現過去 10 年中迪士尼動畫裏的每個經典角色都出自皮克斯。
這最終促成了伊格爾在 2006 年花費 74 億美元收購皮克斯,希望能借此挽救迪士尼這家世界上最老牌的動畫工作室。盡管當時頗有一些人為皮克斯哀悼,但後來的事實證明,皮克斯在沒有丟失自我的前提下,幫助迪士尼這個臃腫而龐大的帝國找回了久違的生命力(這是一個向來有爭議的話題,有很多人認為,《飛屋環遊記》之後的皮克斯創意開發能力不如以往)。
在收購完成以後,艾德·卡特姆和約翰·拉賽特分別擔任迪士尼動畫總裁和創意總監,並且開始改造迪士尼。他們帶來皮克斯的技術,以及更重要的,皮克斯的工作方式與文化。他們摒棄迪士尼內部扼殺創意的層級機構,鼓動員工們暢所欲言。
最值得一提的是,迪士尼也像皮克斯一樣有了自己的“智囊團(Brain Trust)”。
智囊團是個從《玩具總動員》開始確立的創意團隊。任何時候當約翰·拉塞特和皮克斯其他導演提及它時總是很驕傲。用艾德·卡特姆的話說,多虧它的推動,皮克斯才得以免於平庸。
這個團隊將皮克斯核心創意人員召集在一起,每隔一段時間碰頭開會,對正在製作的電影進行評價。因為皮克斯要求暢言、坦誠、去除權威,所以智囊團能夠有效地發現電影中的問題,並提出有價值的主意。
在這一套創意機製的幫助下,迪士尼動畫漸漸重新“煥發青春”。你可以看到《無敵破壞王》這樣的電影,它有著獨特而有趣的世界觀架構;公主故事也煥然一新,《冰雪奇緣》不再是王子拯救公主的老套路,甚至被很多人視為一部女性主義電影(而且歌舞動畫竟然又回來了)。到目前為止,《冰雪奇緣》已經成為史上最賣座的動畫電影,並幫助迪士尼動畫工作室獲得了他們第一座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獎。
《玩具總動員》上映 20 年,第一個 10 年,生產它的公司皮克斯見證了迪士尼動畫的衰落;第二個 10 年,它和另一家被收購的公司漫威一起,幫助迪士尼走上複興之路。
本文地址:https://web.rg777.app/news/86f099097.html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