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稱好萊塢電影入華障礙多:難迎合口味
正在熱映的外媒好萊塢影片《蟻人》
參考消息網10月17日報道 英媒稱,由於中國電影市場急劇增長,称好為了能讓電影在中國上映,莱坞美國的电影多难電影製作公司不顧一切爭取通過中國的審批。從2003年到2010年,入华內地票房收入以年均逾40%的障碍速度增長。2012年,迎合中國的口味電影收入超過當時為第二大市場的日本。預計到2017年,外媒中國的称好年均票房收入將超過100億美元,屆時中國將接近作為世界最大市場的莱坞美國。
英國《經濟學人》網站10月16日報道稱,电影多难所以,入华西方娛樂公司向中國投入資金也就不足為奇了。障碍專營大幕影院的迎合IMAX10月早些時候募股,為中國市場的大擴張籌集資金。9月份,華納兄弟影片公司宣布與中國本土投資公司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合資製作符合中國口味的電影。
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還是東方夢工廠的投資人,東方夢工廠是一家中國本土實體,正與美國夢工廠電影公司合作製作《功夫熊貓》係列的下一部作品。
報道稱,好萊塢應當警惕美妙的海妖歌聲。獨立製作與金融公司奧普傳媒集團的蕭培寰警告說,從數字的總增長上看仿佛前麵的路都是金子鋪成的,但是事情並不是那麽容易。電影要進入中國市場隻有兩條路可走:每年隻有34部外國大型影片通過配額製度進入中國市場;中國公司以固定價格每年買斷30到40部小型外國影片的放映權。
報道稱,由於外國影片的發行由政治化的國有實體控製,因此即便放鬆配額——現在的傳言就是這樣——也沒有多大作用。研究公司藝恩谘詢的劉翠萍強調,電影放映安排是一個重要的保護主義工具。例如,今年在一般屬於電影熱門檔期的7月份,沒有一部好萊塢大片獲準在中國影院上映。她還說,補貼與稅收優惠也對中國本土公司有利。
為了避開這些障礙,外國公司投資拍“合拍片”。然而,事實證明,中國文化比起中國政治來更難以掌握。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的克拉克·徐(音)稱,“目前還沒有人破解掉如何創作出既符合中國口味又符合西方口味故事的密碼。”中國的口味變化迅速,年輕消費者和二線城市的消費者目前主導著票房。上海電影製作發行公司基美影業的格雷戈裏·瓦翁強調:“這不僅是錢的問題。”他認為,西方電影製作公司最終逐漸認識到,要製作出一個既能迎合中國審查部門又能迎合該國電影觀眾的劇本是一個多麽艱難、耗時的過程。
報道稱,另一方麵,一直被好萊塢巨頭視為傻乎乎鄉巴佬的中國本土製片公司現在卻越來越有信心,越來越嫻熟。中國的電影公司紛紛投資研究新技術,提升創造力,吸引更多的財力支持。華誼兄弟傳媒和北京光線傳媒等巨頭現在開始自行製作大片。2012年光線傳媒上映的公路冒險影片《泰囧》成為首部票房達到2億美元的華語影片。9月底上映的續集《港囧》上映首周末入賬逾1億美元。
報道稱,從講故事的常識到動畫技巧,好萊塢的製作公司仍然遙遙領先。但是中國的後起之秀可能在一個方麵超越它們:那就是商業模式。談到互聯網與電影產業的融合,蕭培寰說:“中國可以輕而易舉地擊敗好萊塢。”他認為,西方公司在這方麵的創新因為考慮付費電視權利與DVD銷售等因素受到遏製——而這些方麵的市場在中國從未騰飛過。
由於沒有這些遺留問題,中國的公司放手對商業模式進行試驗,開發新的營收來源,在社交媒體上加強粉絲的參與等。動畫片《大聖歸來》的製片方通過聊天應用程序為電影組織眾籌,承諾如果投資人出款額度超過10萬元就把投資人孩子的名字加入影片的致謝名單中;結果通過這種方式,這部電影籌集了逾700萬元資金。
報道稱,互聯網也成為一條重要的發行渠道,而且與美國的情形一樣,流媒體服務的收入預計幾年後會超過實體票收入。與此同時,中國的電影觀眾越來越年輕,越來越了解科技:現在有63%的電影票是通過在線購入的,相比之下美國這個比例隻有13%。即便好萊塢在中國沒有掘到一桶金,恐怕在那裏它才能了解到全球電影業的未來是什麽樣的。
本文地址:https://web.rg777.app/news/93b099105.html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