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影市:銀幕增上座率降,繁榮後有隱憂
2013是影市银幕有隐忧中國電影市場繼續繁榮發展的一年。全國總票房第一次攻破200億大關,增上座率達到217.69億,降繁同比2012年增長27.51%;銀幕數平均每天增14塊,荣后全年共增加5077塊,影市银幕有隐忧總數達到18195塊;國產片票房首次超過百億,增上座率市場份額近6成,降繁在去年輸給進口片後,荣后在總票房比扳回一城。影市银幕有隐忧
2013也是增上座率中國影市問題頻現的一年:全國總票房的增速為五年來最低;國內故事片年產量638部,同比減少107部;進入院線上映的降繁電影,則減少到305部左右;國產片類型仍顯單一,荣后跟風潮不斷;觀影熱潮出現在上半年,影市银幕有隐忧下半年稍顯冷清,增上座率賀歲檔更出現罕見的降繁負增長,同步下降幅度達17%。
去年影市最需要反思的問題就是上座率的下降。早前有媒體報道,2013年全國電影院平均上座率僅15%.從電影局提供的數據簡單推算,2012年的場均人次為22.42,而2013年場均人次下降到21.26,下降比例為5%。上座率的下降直接導致的結果是:去年銀幕數增幅達到38%,票房增幅則隻有27%。不少國產賣座片,在收獲高票房的同時,觀眾反饋更是不佳。
本文將從票房、市場、觀眾、公司、演員等多個角度,對2013年中國電影市場進行全麵總結。
■票房篇——
中國市場年票房36億美元,占全球1/10
由於總票房基數越來越大, 2013年是近5年來總票房增幅最低的一次,僅27.51%。中國電影市場從100億到200億僅用了三年時間,這在全世界範圍內都是數一數二。
全球電影市場的擴容顯然主要依賴中國,2012年中國以28億美元超過日本的24億,成為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由於日本市場趨於飽和,2013年中國已達到36億美元(近218億人民幣),預計將日本甩得更遠。36億美元約占全球總票房的10%,2012年這個數字才7.8%。
2013年和往年一樣,中國內地票房結構主要由華語電影和好萊塢電影組成。好萊塢之外的世界各國電影,能獲得引進片資格的少之又少,即使最終進入了中國市場,表現也均不甚理想。比如,韓國超級賣座片《奪寶聯盟》好不容易擠入,但隻收下2200萬。整個2013年,更是沒有一部日本電影能落腳內地影院。
中國已成為好萊塢片最重要的海外市場,但中國觀眾的脾氣讓人捉摸不透。《環太平洋》在北美票房隻能算一般,在中國就成分賬片頭號選手(進口片冠軍《鋼鐵俠3》是批片身份),成績還要高於在北美老家。《饑餓遊戲2》和《霍比特人:意外之旅》分別是2012年和2013年的全球第三和第四號賣座片,到中國卻隻分別排到38位和21位。
■市場篇——
國產片份額近6成,同比增54%
2012年,引進片曾經大爆發。即便《泰囧》和《十二生肖》在年底發力狂奔,還是不能阻擋引進片收下88億,打破了國產片必然打贏引進片的傳統格局,十年來首次市場份額超過國產片,占比超過51%。
2013年,形勢倒轉。國產片開局極佳,上半年便收下68.5億。下半年雖稍稍減速,也進賬59.2億,全年產出127.67億,幾乎等於2011年總票房,比2012年國產片的82.73億猛增54%。
以市場份額來論,國產片占總票房58.9%,近6成。年度票房榜前十中,國產片占到7部,其中6部票房超過5億。而引進片在2013年集體萎靡,5億超級賣座片隻《鋼鐵俠3》和《環太平洋》2部,比2012年的5部少了3部。
國產片實現翻盤,秘訣是“新”。新導演、新創意、新題材、新類型和新組合。國產片排名前二十中,新導演占據11部,處女作就占到6部之多。當然老牌賣座導演馮小剛和徐克若一出手,還是能收下5億以上票房。
國產片跨越式增長,整體依靠的還是不同的發動機——“喜劇之王”周星馳、“畢業生”趙薇、“電影學院教授”薛曉路、“作家”郭敬明、“內地新生代”丁晟、“香港新生代”袁錦麟、“力求轉型的”陳可辛、管虎等。未來,相信還會有來自各個領域的新人進入市場,激起浪花。
■紀錄篇——
西遊單日最高
蛇年大年初一(2013.2.10)上映的《西遊降魔篇》創下了多項新紀錄——單日收1.22億票房,單周觀影人次1360萬,票房5.67億。這三項紀錄,不光在國產片裏絕無僅有,就連巨無霸《變形金剛3》、《泰坦尼克號》也不敵。
《西遊降魔篇》還把春節檔加熱,產生了單日總票房2.05億和單周總票房8.57億兩個新紀錄。至今,《西遊降魔篇》仍是唯一單日過億的國產片,也是《阿凡達》之後,僅有的實現五周連冠的影片。
致青春戰平“好萊虎”
《致青春》是趙薇的導演處女作,選在五一檔上映,與公認的大熱門《鋼鐵俠3》撞車,看上去必沉無疑,結果卻與“好萊虎”共舞,成為首部與5億級引進片同期上映還能拿下5億以上票房的國產片。相比之下,2012年的《一九四二》遭遇《少年派》,就受到重創。
私人訂製首周最高
《私人訂製》是國內最賣座導演馮小剛的第14部作品,雖然在口碑上褒貶不一,但市場反饋良好。影片上映首周票房3.3億,打破了《泰囧》保持的國產片首周3.1億最高紀錄。
■檔期篇——
進口片“解禁”遭延檔,中國觀眾大片饑渴症緩解
2013年國產片之所以能再超越進口片,主要依賴本身的54.32%的爆發式增長。進口片雖談不上退步,但2.3%的增長率和終端市場快速發展並不吻合。
進口片今年增幅不明顯受製於三大因素,其一為檔期紊亂。分賬片(好萊塢電影為主)的配額是34部,但在2013年得到同步或準同步(晚一周左右)待遇的隻有4部,2012年為8部。34部分賬片平均每部要比北美晚上映45天,最長的為《被解救的薑戈》,比北美晚超過130天。除了檔期延遲,類似11月底《雷神2》《地心引力》《金蟬脫殼》《饑餓遊戲2》大片“左右互搏”式的發行安排,也讓進口片票房得到抑製。
其二為觀眾對好萊塢大片出現“審美疲勞”,從1994年好萊塢分賬大片進入中國內地以來。發行方對好萊塢片的選擇多集中在特效、動作大片方麵。多年的連續供應,內地觀眾的“大片饑渴症”已得到緩解。隨著市場上各種類型的電影越來越多,觀眾的標準也在不斷提高。
其三為上映時間短,34部進口分帳片普遍隻能在國內上映一個月,密鑰到期後也少得到延期。譬如《瘋狂原始人》由於市場反響好,得到延期待遇後突遭下片,引發不少觀眾和電影院的牢騷。
2013年進口片的發行也有新變化。通常被視為分賬片“禁區”的國慶檔、賀歲檔,也有《獨行俠》、《奧林匹斯的陷落》等片上映。被譽為“賀歲檔熱身期”的11月中下旬,更有《地心引力》《饑餓遊戲2》加入。或許,某一天好萊塢分賬大片也將進入12月,真正的賀歲檔。
■觀眾篇——
銀幕數速增上座率低,年輕粉絲不理性
2013年全國售出電影票6.1億張,平均票價37元,2012年是4.6億張,平均票價36元。在票價沒有較大增長的情況下,票房的增長主要靠觀影人次拉動。但是從近幾年銀幕數增幅和票房增幅對比來看,銀幕數的增幅逐漸高過票房增幅。上座率更是從2012年的場均人次為22.42,而2013年場均人次下降到21.26,下降比例為5%.
數據顯示,上半年的賣座片《致青春》和《北京遇上西雅圖》,場均觀眾分別是39人和33人,賀歲檔與之相當的《私人訂製》和《警察故事2013》,場均觀眾也隻有34人和30人。假設每個影廳的座位數平均為100個,這些最賣座的電影,平均上座率也才隻有30%左右。
還要引起關注的是,目前中國市場上,賣座和口碑經常出現脫節。統計2013年的67部票房過2000萬(包括3部合拍片)電影發現,其中有31部評分不及格。時光網友評分隻有2.2分的《富春山居圖》,票房高達3億。另外,《快樂到家》、《小時代》、《不二神探》、《四大名捕2》等差口碑的電影,都賣出了高票房。當然大賣的爛片,集中在大明星、大投資、品牌強勢國產片上。缺乏這三個元素的爛片,依舊隻能成為“炮灰電影”
所謂“爛片大賣”的現象一方麵說明,部分觀眾欣賞水平增長超過了國產片質量的增長。另一方麵,《快樂到家》、《小時代》等“粉絲電影”的大賣,又說明了20歲左右年輕觀眾慢慢占據市場主體。國產電影必須要在內容上下苦功夫,才不會在今後失去這批正迅速成長的年輕觀眾。
■公司篇——
光線樂視崛起,香港安樂戰績不俗
電影市場越熱鬧,進入市場的玩家就越多。目前,中國市場上大大小小的電影公司,有上千家之多,且在近三四年以極快的速度增長。但是,能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上立足,並做大做強的並不多。據統計,2013年,參與投資電影票房超過1.7億元的,全國(包括香港地區)近二十多家。參與投資電影票房超過5億的,隻有14家。
在這十幾家公司當中,中影、華夏、上影,算是老牌的國有電影公司,既參與製作,也主導發行,在市場上,擁有更多的便利資源,因此有能力參與更過的影片。尤其是中影,作為中國電影企業裏最大的集團公司,2013年參與製作/發行票房過2000萬的電影有25部,累計總票房超過59億。但這也並不意味著,中影就賺到了最多利潤,因為一部電影往往有很多家公司參與投資,有著不同的分賬比例。
上位最快的是光線,這家此前以娛樂和電視劇為主業的公司,近幾年加速布局電影領域,從2012年的賣座片《泰囧》開始,光線陸續推出了《廚戲痞》、《致青春》、《不二神探》、《中國合夥人》、《四大名捕2》等多部賣座片,迅速上位至民營公司第一梯隊。
發展勢頭僅次於光線的還有樂視影業,這家以互聯網起家的公司,在電影業有所作為也是從2013年開始,其惹眼之舉包括簽約了大導演張藝謀,推出了《小時代》兩部賣座片,挖掘新導演等。而此前曾被認為極有實力的星美、小馬奔騰兩個公司,2013年趨於沉寂,少有重量級新作推出。資金實力雄厚的萬達,目前還正在路上,2013年的主要作品包括《宮鎖沉香》、《警察故事2013》。
值得注意的是,香港的電影公司,比如安樂、英皇、寰亞、銀都機構等,在內地的戰績也很好。其中安樂影業表現最佳,這家公司2013年不僅參投了《西遊降魔篇》、《中國合夥人》、《天台愛情》等賣座片,更發掘內地和香港的新導演,推出了《北京遇上西雅圖》、《風暴》兩部口碑和票房均不錯的賣座電影。
演員篇——
黃渤當選票房王,舒淇白百何成票房靈藥
在全球各地,明星演員都是決定一部電影票房的重要因素。電影若賣座,明星的人氣會迅速飆升。明星有了人氣,也能反過來帶動電影的票房。在市場較成熟的好萊塢,即使是大牌明星湯姆.克魯斯、約翰尼.德普,隻要演的片口碑不好,票房同樣可能遭遇滑鐵盧。一般情況下,電影口碑好,同時又有明星演員,票房將形成大爆之勢。
但是目前的中國市場發展不夠完善,出現各種特例。比如2013年市場備受熱議的《富春山居圖》,由於擁有劉德華、林誌玲等大明星,口碑雖爛但前兩周票房相當高。
電影的賣座有時也需要天時地利人和。有些明星雲集的電影,比如《忠烈楊家將》,恰逢古裝題材受市場冷遇,即使有鄭伊健、林峰、吳尊等群星,最終也隻收下6157萬票房。明星雲集的賀歲喜劇《越來越好之村晚》,由於新意欠奉,票房更隻有3000萬。
2013年的明星票房號召力榜單上,因主演了《西遊降魔篇》、《廚戲痞》、《泰囧》、《無人區》等四部賣座片,黃渤的年度個人票房達到20.5億,成為“票房王”。此前多演電視劇的文章也成為賣座電影明星,其主演的《西遊降魔篇》和《不二神探》兩部片累計票房15.32億。男演員中,排在第三的是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的鄭愷,這位新人一出道便參演了《致青春》、《非常幸運》、《私人訂製》幾部賣座片,成為2013年上位最快的新人。
相比而言,女演員的號召力整體不如男演員。舒淇因演了一部《西遊降魔篇》,成為2013年度最賣座的女明星。而一向以“小妞”形象現身大銀幕的白百何,2013年主演了《私人訂製》、《被偷走的那五年》、《分手合約》三部賣座片,個人累計票房8.98億,成為票房靈藥。台灣演員郭采潔因主演《小時代》係列,以及《神奇》、《意外的戀愛時光》等片,成為具有票房號召力女演員第三名。
本文地址:https://web.rg777.app/news/97c999051.html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